- 皮脂腺過度分泌(雄性素有重要的影響角色)
- 毛囊過度角質化,最終導致粉刺
- 痤瘡桿菌(Propionibacterium acnes)的生長
- 發炎反應。[1]
痤瘡患者與消化系統的不適症狀也有很大的關係,譬如,一個大約13,000人的研究顯示,好發痤瘡的患者,常見的消化道不適症狀有:便祕(constipation)、口氣重(halitosis)與胃食道逆流(gastric reflux),特別是高達37%左右常見的不適是腸胃脹氣(abdominal bloating)。在一篇回顧期刊,提到了腦-腸-皮膚軸學說(The Brain-Gut-Skin Theory)。[2]
腦-腸-皮膚軸學說(The Brain-Gut-Skin Theory)在1930年代,由兩位皮膚專科醫師John H. Stoks與Donald M. Pillsbury提出,認為情緒狀態的表現(憂鬱、擔心、焦慮)會改變腸道系統的功能,進一步改變其腸道的正常菌叢,導致局部與系統性的發炎反應。
文章部分概念圖解如下(可點圖片放大):
這篇文章還有一個可以讓我們參考的:少吃精製食物(炸物、高卡路里低營養成份食品)與糖份的攝取(甜食),也與降低痤瘡發生的機率相關。
飲食與皮膚的關係,在傳統中醫學理論常常強調,然而由於傳統中醫學的觀點多了經脈通路的理論,如痘診好發部位,如背部、額頭、雙顴、下巴、胸口,在臨床中醫診斷學上有不同的判斷意義。
皮膚乃人體體內代謝之外候,傳統醫學的切入點,會考慮以下因素:
- 飲食的攝取種類(來源)
- 腸道消化系統能力(營養吸收、代謝廢物的排除路徑)
- 人體體機能免疫系統(適應環境、微生物、細菌抵抗力)的運作
- 內分泌系統(日常作息、情緒壓力)是否正常
針對各個環節評估後,處方設計因個人而異,以期能夠幫助身體機能代謝與正常生理運作良好。
參考資料:
(1).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ne,STEPHEN TITUS, MD, and JOSHUA HODGE, MD, Fort Belvoir Community Hospital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, Fort Belvoir, Virginia Am Fam Physician. 2012 Oct 15;86(8):734-740. [Link]
(2).Acne vulgaris, probiotics and the gut-brain-skin axis- back to the future, Bowe and Logan, Gut Pathogens 2011,3:1
芯傳中醫 李傳耀醫師整理、編譯
2015-5-27
04-22511812
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243號